XXXX國家一般氣象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XXXX國家一般氣象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發布時間:2019-03-07作者:來源:點擊:
第一章 總 論
1.1項目概況
1.1.1項目名稱
XXXX國家一般氣象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1.1.2項目建設單位
XXXX氣象局
1.1.3項目建設地點
XXXX
1.1.4項目建設內容
根據氣象觀測有關功能性需求,項目計劃用地總面積為42.899畝,規劃總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建設內容主要為氣象觀測站業務用房、國家級標準氣象觀測場及其配套系統設備、附屬設施和人工影響天氣庫房建設等。項目占地面積主要考慮氣溫、地溫、降水、風塔、百葉箱、能見度觀測儀、光照輻射觀測、大型蒸發皿以及天氣現象等觀測儀器的擺設方位需求,既保證每項可以正常工作,之間又互不影響。業務用房要滿足氣象服務、氣象觀測站日常工作及對氣象觀測記錄資料的存放需求,業務樓層具體要建設地面氣象觀測、決策氣象服務、農業氣象觀測、應急服務、氣象科普展廳、防雷工作室、科技圖書閱覽室、儀器設備維修平臺、綜合業務平面、人影作業指揮平臺、遠程教育室、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及信息發布、信息網絡1.1.5項目總投資及資金來源
1、項目總投資
本項目總投資為490.00萬元,其中工程費用426.80萬元(建筑工程費為384.80萬元,設備購置安裝費42.00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為48.93萬元,預備費用為14.27萬元。
2、資金來源
1.2可行性研究工作依據和工作范圍
1.3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原則
1、以XXXX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為依據,充分考慮社會、經濟環境和XXXX氣象局的需要,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改善XXXX氣象局的辦公和生活條件,建立健全氣象事業發展,更好的服務社會,維護社會的穩定。
2、依據國家、省、市有關部門對氣象用房的建設標準和建設規范及當地實際情況,確定項目的建設規模。
3、規范操作,加強監督,實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竣工驗收等制度,確保工程質量。
4、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范、標準和規定。
5、注重安全、消防、環保和節能。
1.4研究結論和建議
項目的建設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需要,也是XXXX全面實施城鄉建設規劃的需要,符合國家新時期氣象事業發展方向和有關文件的精神,符合XXXX的實際。項目的建設,不僅能夠起到長期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的作用,而且對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也會起到積極作用。因此,XXXX國家一般氣象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十分必要的。
本項目建成后,將會極大地改善XXXX國家氣象站的氣象探測環境和內部軟、硬件環境,提高氣象資料的準確性、代表性和可比性,提高氣象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決策水平,為XXXX氣象事業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對XXXX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也將發揮良好的作用。
建議建設單位加快前期工作,積極落實資金,做好項目的準備和實施工作,早日開工,保質保量按施工進度完成項目建設,早日投入使用,盡快發揮應用的作用。
1.5項目建設單位概況
XXXX氣象局屬國家一般氣象站,其主要職能是:負責氣象探測資料的獲取和傳輸工作,依法保護探測環境,負責本行政區域氣象災害防御措施及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預報、農業氣象情報、預報等專業氣象預報的發布,組織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負責雷電災害防御和防雷技術檢測,建立健全農村氣象防災減災及氣象為農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氣象服務綜合社會效益。
第二章 項目提出的背景與建設的必要性
2.1項目背景
2.1.1國家政策背景
2.1.2項目提出的背景
2.1.3項目提出理由
為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實施方案(2014-2020)的通知》(豫政[2014]80號);《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河南省基層氣象臺站基礎設施建設總體安排意見(2014-2016年)》的通知》(豫發改農經[2015]52)號;《XXXX人民政府關于印發XXXX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實施方案的通知》(延政[2015]44號)文件精神,建成布局合理結構完善、功能齊全的標準化氣象臺站。
XXXX地處豫北,氣象災害突發、頻發、多發,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約占全縣生產總值的2%左右,氣象臺站直接獲取氣象信息是氣象服務的基石,是氣象事業發展的生命線,其業務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氣象服務水平的高低。隨著縣經濟發展對氣象防災減災、預報預警等業務服務需求的不斷提高,氣象服務能力與水平與實際需求有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一是探測環境保護工作形勢嚴峻,XXXX國家一般氣象站始建于1956年10月,占地面積8畝,現址距今已60余年,周邊被城鎮居民和建設單位包圍,嚴重影響探測數據的準確性、代表性和連續性;二是業務提升和擴展能力嚴重滯后。由于業務用房面積較小,缺乏基礎觀測、預報預警業務、數據信息共享、網絡核心機房、儀器檢定和維修保障等業務保障用房和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平臺、氣象為農服務平臺、預警信息發布平臺等基礎設施,已經影響到服務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延伸。
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2.2.1項目建設是應對突發災害事件、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需要
2.2.2項目建設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國際安全的迫切需要
2.2.3項目建設是實現XXXX氣象事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XXXX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由于氣象探測環境的不斷變化,目前已不符合氣象探測技術要求,XXXX氣象局本身沒有任何發展空間,地理環境狹窄,現代裝備無處安裝,嚴重阻礙了氣象科技服務的發展。項目的建設促進XXXX氣象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3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2.3.1XXXX政府的大力支持
XXXX政府極其重視該項目的建設工作,對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2.3.2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
目前,各項前期工作都在積極開展,XXXX氣象局已就土地使用、項目規劃方案、配套設施等具體問題與相關部門達成初步意向,并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XXXX氣象局與XXXX政府積極準備,為該項目的盡早建成和投入使用提供保障。
2.3.3合理的建設方案及優良的建設條件
項目總體建設方案依據XXXX的整體規劃的要求,項目布局及外立面風格等均符合總體規劃。項目的建設規模根據業務開展的具體需要確定,區內建筑、道路、綠化、設施等規劃建設合理。
項目所在地位于XXXX文化路北段與1號路交叉口西北角,地面無需要保護的名勝古跡,經勘探地下無任何文物。周邊環境良好,空氣清新,環境優雅。同時,施工材料及設備進場也較為方便。
綜上所述,該項目的建設方案合理,場地建設條件良好。第三章 項目選址與建設條件
3.1項目選址
3.2建設條件
第四章 建設方案
4.1項目設計原則和依據
4.2建設內容
根據氣象觀測有關功能性需求,項目計劃用地總面積為42.899畝,規劃總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建設內容主要為氣象觀測站業務用房、國家級標準氣象觀測場及其配套系統設備、附屬設施和人工影響天氣庫房建設等。項目占地面積主要考慮氣溫、地溫、降水、風塔、百葉箱、能見度觀測儀、光照輻射觀測、大型蒸發皿以及天氣現象等觀測儀器的擺設方位需求,既保證每項可以正常工作,之間又互不影響。業務用房要滿足氣象服務、氣象觀測站日常工作及對氣象觀測記錄資料的存放需求,業務樓層具體要建設地面氣象觀測、決策氣象服務、農業氣象觀測、應急服務、氣象科普展廳、防雷工作室、科技圖書閱覽室、儀器設備維修平臺、綜合業務平面、人影作業指揮平臺、遠程教育室、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及信息發布、信息網絡機房、檔案資料室等。
4.5結構方案
4.6觀測場
1、觀測場
地面觀測場為25m×25m,圍欄采用亞光不銹鋼材料制作,圍欄高度1.2m,欄距0.12m;觀測場四周建立完整的基座,其寬度、高度為0.15—0.20m。
2、觀測場地溝
(1)地溝尺寸:地溝深50cm、寬30cm,觀測場小路采用防滑大理石材料(50cm×50cm×10cm),地溝底部和溝壁用磚砌實,防止雨水滲入地溝。地溝沿比觀測場地面略高,以阻止雨水從觀測場流入地溝內,地溝內留有排水涵洞,以防地溝內雨后積水,地溝蓋板高出觀測場地面約5cm。
(2)觀測場地溝內1/2深處橫向架設鋼筋,每隔1.5—2.0假設一根;地溝內安裝雙排鍍鋅線槽,用于鋪設儀器信號線和電源線,各接頭或引出線端使用專用接頭和堵頭,使線槽能夠完全密封,同時進行等電位連接、接地。地溝能夠防雷擊、防鼠咬、便排水、易通風。
3、觀測場防雷裝置
觀測場環型地網為40×40㎡。如圖所示。
4、淺層地溫
(1)地面和淺層地溫場四周應保持自然狀態,不應有各種建筑和裝置?稍诘販貓鏊慕怯么u塊設置標識,不得將地溫場邊緣砌實。標識與地面齊平,不得外貼瓷磚條或設置小柵欄。
(2)地溫觀測踏板長度60cm,寬度40cm,采用50mm×50mm×5 mm,白色木制柵條結構;百葉箱前安置專用踏梯,踏梯長60cm,兩級臺階,每級高20cm、寬約30cm,放置平穩。
(3)標識樁:在觀測場幾何中心位置設中心地理標志,用石材制作,大小為30cm×30cm,高出地面3cm,中心位置標識出南北、東西向的十字線,在北、東的方位分別標注N、E,并雕刻經、緯度(精確到秒,格式為度分秒)和拔海高度(精確到0.1m)。
(4)南北標志:南北標志位于觀測場南邊圍欄內側的地面上,用大理石石材制作,大小為10cm×10cm,高出3cm,地樁平整,安裝牢固。
(5)測站標牌:測站標牌在觀測場外的進門處左側設置測站標牌,標牌使用亞光不銹鋼材料,大小為40cm(長)×65cm(高),安裝高度不高于1.2m。在人工、自動風桿和日照計的正南方分別設置南北標志。
5、地溫場地(地面和淺層)地面和淺層地溫場四周保持自然狀態,地溫場四周用磚塊設置標識,標識與地面齊平,面積2m×4m。
6、積雪場地應設在觀測場附近,面積為15×15㎡,場地平整并有均勻草層覆蓋,其高度和草層要盡量與觀測場相同。
4.7綜合業務平臺
1、業務平面
(1)業務平面
業務平面設在第二層。涵蓋決策氣象服務、公共氣象服務、專業氣象服務應急氣象服務等業務建設。
業務綜合平臺放置兩臺3匹空調、電話、傳真、電腦及微光打字機;配置大屏及接收器、四屏工作站和視頻會商系統;在顯耀位置標示“XXXX氣象防災減災中心”。
(2)人影指揮中心設在二層
(3)在大院內設置科普宣傳通道(氣象文化宣傳)涵蓋黨建、廉政、文化建設、氣象科普、人工增雨、防災減災和農業氣象。
2、業務平臺設施配置:
4.8探測環境保護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以及中國氣象局和上級業務管理部門的統一要求,對新址的探測環境進行了備案,同時取得地方政府和建設局對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承諾。
4.9公用工程
第五章 環境保護與安全衛生
5.1環境保護依據
5.2施工期間的環境影響與治理
5.3運營期間的環境影響與治理
5.4 環境影響評價
5.5 安全衛生
第六章 節能
能源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我國能源資源供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建筑能耗已占全國能源消耗將近30%,建筑節能對于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緩解我國能源供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保護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舉措。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是我們一項長期的任務。
6.1節能的相關法律及設計規范
6.6項目能耗情況
項目能耗種類主要為水和電。
6.3節能原則
能源消耗于建筑的每個部位,它涉及建筑結構及配用的電機、照明、水泵、空調等環節,在工程設計中制定各專業設計方案時,應遵守以下原則。
1、認真貫徹國家和行業節能規范,做到合理利用和節約使用能源。
2、引進先進的節能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
3、設置能源檢測儀表,加強對能源的計量和管理。
4、各耗能房間盡可能合理布局,以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5、建筑材料首先采用新型節能材料,建筑結構設計盡可能選用有利于節能的結構形式。
6.4節約資源措施
6.5能源管理
建立單位能源管理制度和機構,各裝置均安裝能源計量表計量,并明確管理責任,防止水、氣等的跑、冒、滴、漏,提高節能效果。第七章 消防
7.1消防設計準則
7.2消防措施
第八章 組織機構與勞動定員
8.1領導協調機構
本項目由XXXX氣象局負責建設。項目建成后,依靠科學的管理制度,對氣象站進行規范化管理。
8.2組織機構設置
8.3人力資源配置
根據中國氣象局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人員編制方案規定,并結合本站現代農業氣象業務工作服務要求,項目建成后,所需工作人員,一部分由原站內人員組成,一部分按照氣象測報業務服務崗位管理規定可從社會上公開招聘,擇優錄取。
8.4管理機構主要職責
第九章 項目實施進度
9.1項目建設實施階段
9.2項目實施程序
本項目嚴格按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程序進行,已完成總體詳細規劃設計、勘察設計、施工圖設計、場地準備。為加速建設進度,縮短建設周期,部分工作交叉進行。
9.3項目實施安排
第十章 工程招標
10.1招標依據及原則
10.1.1工作依據
10.1.2工作原則
10.2招標組織管理與方式
10.2.1組織管理
項目法人目前尚不具備自行招標的編制招標文件及組織評標的能力,該項目的招標活動,全部委托有資質的招標代理機構組織招標。招標人組織招投標的活動,編制招標文件,組織評標活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為招標人指定招標代理機構。
10.2.2招標范圍
10.2.3招標方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和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辦法規定,項目建設必須實行公開招標。
招標形式可采用委托有資質的中介機構代理或進行自行招標,自行招標時,必須達到國家關于自行招標對于招標單位的相關要求。在招標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國家和河南省的有關規定,堅持公開、公平、公正、誠信的原則,自覺接受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檢查,杜絕各種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
10.3招標基本情況表
第十一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11.1投資估算
11.1.1估算依據
11.1.2投資構成及估算參數
1、建設投資
(1)工程費用
①建筑工程費
主要包括氣象綜合業務樓、配電房、標準氣象觀測場、排污池、道路及地面硬化、圍墻等,合計為384.80萬元。
②設備購置及安裝費
無塔供水及配套設備,供電線路、變壓器及發電機,排水管道等,設備購置及安裝費用估算為42.00萬元。
(2)工程建設其他費用
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包括可研報告編制費用,勘察設計費,建設單位管理費,工程建設監理費,招標代理費。
建設單位管理費:按豫財建〔2002〕394號文規定計入。工程勘察設計費:參照計價格[2002]10號文件規定計入。監理工程費:參照發改價格[2007]670號文件規定計入。招投標代理費:參照《招標代理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2002] 1980號、發改價格[2011] 534號文件規定計入。
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合計為48.93萬元。
(3)工程建設預備費
工程建設預備費,結合項目區的實際情況,按照工程費用和工程建設其他費用的3%進行估算,為14.27萬元。
綜上所述,項目建設投資合計為490.00萬元。
11.1.3投資估算
本項目總投資為490.00萬元,其中工程費用為426.80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為48.93萬元,預備費用為14.27萬元。
11.2資金籌措
由中央、地方財政共同籌資。第十二章 國民經濟評價
12.2國民經濟費用和效益范圍
12.3國民經濟評價費用
根據影子價格對投資估算有關項目進行調整,并剔除其中的物價上漲預備費,經調整后本工程總投資為534.11萬元。
12.4 國民經濟效益計算
項目的實施將產生的經濟效益為間接經濟效益。
1、通過氣象預測,減少經濟損失,預計年可減少經濟損失80.00萬元,并按每年5%的比例遞增。
2、提高效率帶來的其他效益
通過項目的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的進步,預計運行第一年可帶來60.00萬元的效益,以后每年按10%遞增。
12.5經濟評價結果
12.5.1經濟凈現值(ENPV)
12.5.2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
該指標是反映項目對國民經濟凈貢獻的相對指標,表示項目占用的資金所能獲得的動態收益率,是項目在計算期內各年經濟凈效益流量的現值累計等于零時的折現率,經分析計算得出該項目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15.43%(國民經濟評價結果表)。
從經濟評價結果可以得出,該項目帶來的國民經濟效益較好,經濟內部收益率大于8%,國民經濟評價可行。
第十三章 社會效益
項目建成后,XXXX氣象局加強防汛抗旱、防御農業氣象災害等氣象防災減災的決策服務,提高針對性、適時性和準確性;加強農業氣象情報預報工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業生產及農產品基地建設、農產品全球貿易決策等提供服務。建立公眾氣象服務系統,開發適應公眾需求、內容豐富的綜合信息產品。完善公眾氣象服務業務流程,實現服務產品標準化、規范化。依法確保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電信等媒體向社會公眾傳播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信息。采用可視化和多媒體等高新技術,不斷推出公眾喜聞樂見的服務新形式,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公眾氣象服務。第十四章 結論與建議
14.1結論
1、XXXX國家一般氣象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選址合理,符合XXXX的總體發展規劃要求。
2、項目建設內容與建設規模符合要求。項目設計方案合理,技術先進,結構安全可靠,實施計劃科學,項目的節能環保、安全、消防措施得力。
3、項目建成后,將徹底改變XXXX氣象局的工作環境,樹立氣象局部門的良好形象。
通過遷建項目的實施,XXXX國家一般氣象站建成一個適應業務發展需要,布局合理、結構完善、功能齊全的標準化氣象臺站,充分體現出氣象科技型事業單位風貌,全面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服務的整體能力,為XXXX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因此,項目的建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4.2建議
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建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但是由于項目規模較大,時間較緊,建設過程中各方面工作協調難度較大。建議強化項目進程中的投資、質量、進度計劃,注重對可能發生的不利條件及變化因素的預測與防范對策,以保證項目按期完成。
1、實行速度管理,加強項目運作進度。
2、各部門緊密配合,以加快項目運作進度。
3、項目成本須合理控制,以保留市場波動時的降價應對空間。
4、注意嚴格的按照既定方案去做每一件事,統一調配資金,物資和各項工作。特別要準備好抗風險資金,不可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