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
節能評估提出的主要節能措施及節能效果:
1.車間照明采用LED燈,亮度高,能耗低;
2.先進的進口涂布設備,效率高、能耗低,配有NMP回收裝置,回收率達到99%以上,排放量低于50PPM,低于國家環境標準,同時也回收大部分成本。安裝熱回收系統,有效回收熱風,使新風進風溫度提高到50°C—70°C之間,節約電能。
3.建立完善的節能管理辦法,對公共設施的能源利用條件分季度管控,用電尖、峰、平、谷管控;對車間工序的能源利用條件進行動態管控,保證既能滿足工藝要求,又不至于讓工藝控制過度,浪費能源。
4.壓縮空氣分子篩去水處理,使負極混料,裝配等一些區域的設備用干燥壓縮空氣代替氮氣
5.分容設備采用能量回饋型號電源模塊,當電池放電時,放出的電能回饋到公司內部電網,減少了電能損耗。
通過能評建議本項目遵從建筑節能的相關要求,采用綠色照明產品和建筑保溫技術;完善節能管理體系,使能源消費規范化管理,成立專門的能源管理部門和配備專職的能源管理人員;把節能管理的能源計量、能源統計、能源消耗定額考核等各項具體工作任務落實到部門、人員、崗位。
經過能評,對生產系統中部分可實施變頻的主要用能設備進行變頻改造。同時,可促使項目建設單位健全能源管理體系,明確人員管理職能,以管理促節能。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總 論
2.1 評估范圍及內容
2.2 評估依據
根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0年第6號令)、《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河南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節能評審規程(試行)的通知》(豫發改環資〔2011〕148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2012年修正)和《“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國發〔2011〕26號)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對該項目開展節能評估。
2.2.1 法律法規及規范
2.2.2 規劃、產業政策及行業準入條件
2.2.3 節能指導文件
2.2.4 技術標準和規范
2.2.5 公司資料
2.3評估過程
2.3.1評估基本原則
2.3.2評估工作程序
第三章 項目概況介紹
3.1項目建設單位概況
3.1.1 建設單位概況
3.1.2 項目投資及建設單位運營情況
3.2 項目基本情況
3.2.1 項目綜述
3.2.2 項目產品方案
3.2.3 項目原輔材料消耗與供應方案
3.2.4項目工藝技術方案
(1)項目應盡可能采用先進技術和高新技術。以保證產品質量性能、產品使用壽命、單位產品物耗能耗、勞動生產率、自動化水平、裝備水平等指標的先進性,使之盡可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或居國內領先水平。
(2)項目所采用的技術應與建設規模、產品方案、以及管理水平、員工素質、原輔材料、生產裝備、環境保護等要素相適應。
(3)項目所采用的技術和設備應經過生產、運行的檢驗,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4)項目所采用的技術,應能保證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運行。
(5)在注重所采用技術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的同時,應充分考慮節約項目投資和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3.2.5 輔助生產系統及附屬設施配置方案
3.2.6 總圖布置
3.2.7 工作制度、勞動定員及項目實施計劃
3.2.8 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3.3 項目用能概況
3.3.1 項目用能品種、結構及來源
3.3.2主要用能系統及用能設備
本項目新增電氣設備情況:涂布機設備配套有熱能回收系統和NMP回收系統,降低了電能損耗、溶劑全部回收和保護環境;分容設備采用能量回饋模式,使電池放電能量回饋電網,降低能耗同時使環境溫度降低,節約。
其它消耗氮氣及非標設備按工藝流程要求選配,主要設備的生產能力應與建設規模、產品方案和技術方案相適應,與輔助設備之間的生產能力應相互配套。優先選擇國內外先進水平的生產設備,確保質量可靠,性能優良,符合國家或行業專門機構發布的有關節能技術標準的設備。
3.3.3 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條件
第四章 項目建設方案節能評估
4.1 項目選址、總平面布置節能評估
4.1.1 項目選址、總平面布置概述
4.1.2 項目選址、總平面布置評估
4.2 工藝流程、技術方案節能評估
公司工藝流程、技術方案考慮產品生命周期全過程的無污染、資源消耗低、回收性好及對環境友好性等問題,并盡量采用引進“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
4.3 主要用能工藝和工序節能評估
4.4 主要用能設備節能評估
對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4正版本)》、《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產品)淘汰目錄(第三批)》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7號文),我們對該項目主要耗能設備進行了核查,項目建議階段沒有發現淘汰落后產品。國產設備建議優先選擇高效設備,如高效電機等。
4.5 輔助生產和附屬生產設施節能評估
4.5.1 輔助生產和附屬生產設施概述
4.5.2 輔助生產和附屬生產設施評估
4.6 項目建設方案節能評估總結
綜上所述,項目選址符合生產工藝流程的要求,可以減少建設工程量、交通運輸消耗;總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場地地形,主要設備采用高效電機拖動,充分運用了智能自動化控制系統,生產具有高可靠性,同時也可以有效減少能耗。采用先進工藝制造,提高了當地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本項目通過選擇先進、可靠、優質、高效、節能、低耗的生產設備,保證工藝指標的實現。
第五章 節能措施評估
5.1 能評前節能措施評估
5.1.1 節能技術措施評估
5.1.2 節能管理措施評估
5.2 能評階段節能措施建議及評估
5.2.1 能評階段節能措施本項目所選工藝先進、較多的應用了先進設備和專利技術,在能效水平方面具有規模和技術優勢。能評針對項目可研階段沒有對節能管理、節能統計等方面做出應有設計的問題,對其進行完善和補充。并針對能量優化、建筑節能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5.2.2 節能效果及經濟性評估
5.3 節能措施評估總結
綜上所述,該項目通過采取工藝節能措施、供配電系統節能措施、給排水系統節能措施、照明系統節能措施、建筑設施節能措施等,與省內同行業較先進水平相比處于領先水平。
第六章 項目能源利用狀況核算及能效水平評估
6.1節能評估前項目能源利用情況
6.1.1 能源品種實物量測算
6.1.2 實物量
6.1.3 綜合能耗
6.1.4 物理能效指標
6.1.5 經濟能效指標
6.1.6 利用效率指標
6.1.7 建筑能耗指標
6.2 節能評估前項目能效水平評估
6.2.1 產品能耗指標計算及對標分析
6.2.2 經濟能效指標計算及對標分析
6.2.3 建筑能耗指標計算及對標
6.3 節能評估后項目能源利用情況
6.3.1 能源品種實物量測算
6.3.2 實物量
6.3.3 綜合能耗
6.3.4 物理能效指標
6.3.5 經濟能效指標
6.3.6 利用效率指標
6.4 節能評估后項目能效水平評估
6.4.1 產品能耗指標計算及對標分析
6.4.2 經濟能效指標計算及對標分析
6.4.3 能源利用效率指標計算
6.4.4 建筑能耗指標計算及對標
項目建有項目主要構筑物建設內容及規模:項目所需建筑工程總面積為37920平方米。構筑物功能性強,構筑物多且大,建筑物少且小,同時布局分散,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項目公共設施電力計算表如下:
根據《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04,本項目照明設計標準為8W/㎡,建筑面積為37920平方米,項目照明年使用電耗為86.00萬千瓦時,年使用綜合能耗為278.65tce。
單位建筑面積電耗為22.68千瓦時/m2*a,單位建筑面積綜合能耗為7.35kgce/ m2*a。
單位建筑面積電耗=86.00萬千瓦時/37920m2=22.68千瓦時/m2*a.
單位建筑面積綜合能耗=278.65tce/37920m2=7.35kgce/ m2*a
按有關公共機構能源消耗限額對項目辦公樓建筑物綜合能耗進行測算,單位建筑面積綜合能耗限額為20kgce/m2*a,單位建筑面積電耗限額標準為58千瓦時/m2*a。本項目建筑能耗符合限定額標準。
第七章 項目能源消費影響評估
7.1 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及消費情況
7.1.1 項目所在區域能源供應保障評估
7.1.2 項目所在區域能源消費狀況分析
7.2 項目能源供應條件及落實情況
7.3 項目對當地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評估
7.3.1 項目所在地能源消費增量分析
7.3.2 項目對當地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評估
7.4 項目對所在地完成節能目標的影響評估
7.4.1 項目所在地節能目標分析
7.4.2 項目對所在地節能目標的影響評估
參考國家節能中心在項目對當地節能目標影響評價標準,根據單位GDP能耗、單位增加值能耗等的測算定義,結合現有條件下可以獲得的實際數據,認為可以通過測算項目增加值能耗對所在地“十一五”末單位GDP能耗的影響程度,來定量分析項目對所在地單位GDP能耗的影響。
7.5 項目能源消費影響評估總結
第八章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8.1存在問題
8.2 建議
1、建議項目建設單位將烘干加熱環節集中于一處,并設立烘房,對整個烘房進行保溫措施,讓烘箱待機時熱量散失過慢,待到下次工作時,加熱時間縮短,節約能耗。
2、建議建設單位對空壓機冷卻系統增加熱泵壓縮機,提取冷卻熱水的熱量,集中供給員工日常生活使用,也可直接連接員工生活給水系統,有效利用這部分熱量。
第九章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