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摘要表
項目可研報告在節能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該項目可研報告中對工藝流程描述過粗;物料衡算過于簡單;缺少諸如節能管理制度、能源管理機構及人員的配備、能源統計、監測及計量儀器儀表的配置等管理節能措施的設計。
第一章 前 言
第二章 總 論
2.1 評估范圍及內容
2.2 評估依據
2.2.1 法律法規及規范
2.2.2 規劃、產業政策及行業準入條件
2.2.3 節能指導文件
2.2.4 技術標準和規范
2.2.5 公司資料
2.3評估過程
2.3.1評估基本原則
1.真實性原則。當從項目實際出發,對項目相關資料、文件和數據的真實性做出分析和判斷,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項目用能情況進行研究、計算和分析評估,確保評估結果的客觀和真實。
2.可行性原則。嚴格按照評估目的、評估程序,根據項目特點,依據適宜的法規、政策、標準、規范,采取先進、合理可行的評估方法,配置適宜的評估專家,以保證項目節能評估能夠順利完成。
3.完整性原則。對主要耗能工序和設備進行完整的評估,不得遺漏。報告內容和結論應完整的體現項目的能源消費特點和能源效率水平。
4.獨立性原則。獨立開展評估工作,并對評估結論負責。
2.3.2評估工作程序
第三章 項目概況介紹
3.1項目建設單位概況
3.1.1 建設單位概況
3.1.2 項目投資及建設單位運營情況
3.2 項目基本情況
3.2.1 項目綜述
3.2.2 項目產品方案
與國內外同類產品比較,產品技術在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前驅體與鋰鹽的濕法混合技術方面有創新,主要體現在項目以水為介質,通過優化工序,實現了前驅體的濕法混合;采用自行研制的增稠劑,提高了前驅體的混合均勻性,生產時間縮短10%;采用自行開發的含鑭添加劑,使產品的克容量達到171.8 mAh/g。經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科技查新,在檢索范圍內未發現國內有與此相同的公開文獻報道。
3.2.3 項目原輔材料消耗與供應方案
3.2.4項目工藝技術方案
3.2.5 輔助生產系統及附屬設施配置方案
3.2.6 總圖布置
3.2.7 工作制度、勞動定員及項目實施計劃
3.2.8 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3.3 項目用能概況
3.3.1 項目用能品種、結構及來源
本項目所需能源主要包括電力、天然氣和新鮮水,其中:
一、天然氣
項目所需天然氣由園區供氣管網供給,可以滿足本項目天然氣需要。
二、電力
本項目總的計算負荷為4762.48kVA,其中10kV 高壓動力負荷約3244.8kVA,380/220V 低壓動力及照明負荷約1517.68kVA。根據本工程負荷情況內設10kV開關柜和10/0.4kV 變壓器。10kV 系統為單母線接線,電源來自新建項目變電站專用線路。
三、水
本項目用水量由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供給,本項目最高日用水量約311.75立方米/日(按照滿負荷計算)。該園區供水能夠滿足本項目用水需求。
3.3.2主要用能系統及用能設備
3.3.3 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條件
第四章 項目建設方案節能評估
4.1 項目選址、總平面布置節能評估
4.1.1 項目選址、總平面布置概述
4.1.2 項目選址、總平面布置評估
4.2 工藝流程、技術方案節能評估
4.3 主要用能工藝和工序節能評估
4.4 主要用能設備節能評估
主要是由于前驅體工藝工段繁多,涉及到原材料溶解與配料、與氨水及液堿沉淀反應、洗滌、干燥、混料和除雜等,需要消耗大量電能,企業應將節能工作的重點放在前驅體工序及電機電控工序能源消耗管理上。生產過程中,降低主工序車間的電能消耗將是企業能源管理工作的重點。
4.5 輔助生產和附屬生產設施節能評估
4.5.1 輔助生產和附屬生產設施概述
4.5.2 輔助生產和附屬生產設施評估
4.6 項目建設方案節能評估總結
綜上所述,項目選址符合生產工藝流程的要求,可以減少建設工程量、交通運輸消耗;總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場地地形,主要設備采用高效電機拖動,充分運用了智能自動化控制系統,生產具有高可靠性,同時也可以有效減少能耗。采用濕法混合工藝制備鎳鈷錳三元材料,提高了當地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本項目通過選擇先進、可靠、優質、高效、節能、低耗的生產設備,保證工藝指標的實現。
第五章 節能措施評估
5.1 能評前節能措施評估
5.1.1 節能技術措施評估
5.1.2 節能管理措施評估
5.2 能評階段節能措施建議及評估
5.2.1 能評階段節能措施
5.2.2 節能效果及經濟性評估
供電節能設計時選用低損耗新型節能變壓器和電動機,工藝專業選用Y型節能電動機,電力電纜選擇銅芯交鏈電纜以降低線路消耗,主廠房照明采用高效長壽命氣體放電燈,二次回路控制設備采用節能型元件,對負荷變動大的風機、水泵應盡量采用變頻控制,將變電所布置靠近用電負荷的中心,變電所低壓側設電容器集中補償,補償后高壓側功率因數不低于0.9。
換熱器采用高效、低壓降換熱器,提高效率,減少能耗;在機泵的選用上選用高效機泵,提高設備效率。采用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使得各系統在優化條件下操作,提高全廠的用能水平。加強設備及管道的隔熱和保溫等措施,對所有高溫設備及管線均選用優質保溫材料,減少散熱,提高裝置及系統的熱回收率。
5.3 節能措施評估總結
第六章 項目能源利用狀況核算及能效水平評估
6.1節能評估前項目能源利用情況
6.1.1 能源品種實物量測算
6.1.2 實物量
6.1.3 綜合能耗
6.1.4 物理能效指標
6.1.5 經濟能效指標
6.1.6 利用效率指標
6.1.7 建筑能耗指標
6.2 節能評估前項目能效水平評估
6.2.1 產品能耗指標計算及對標分析
6.2.2 經濟能效指標計算及對標分析
6.2.3 建筑能耗指標計算及對標
6.3 節能評估后項目能源利用情況
6.3.1 能源品種實物量測算
經過能評后,項目通過采取節能措施后,能源消費量有所降低。如:通過對部分耗電量大的設備加裝變頻控制系統,可以降低電耗15-30%左右,本項目暫按節能15%考慮(項目15%為各種智能變頻控制系統節能量的綜合取值)。項目主要用電設備全部采用變頻技術年用電量可減少409.03萬千瓦時,折合1325.26噸標煤(等價值)。
項目廠房、辦公及其他公共建筑設施照明電耗應算做項目總能源消費,因為通過實施節能措施,本項目年能源消費可減少至4032.34tce(當量值)、8700.20tce(等價值),以年產5000噸鎳鈷錳酸鋰三元正極材料項目計算,單位產品綜合能耗為0.806kgce/t(當量值)、1.740kgce/t(等價值)。
本項目設計階段能耗水平已優于同類型其它企業,項目能耗水平遠遠低于同行業水平,促進當地節能目標完成。
6.3.2 實物量
6.3.3 綜合能耗
6.3.4 物理能效指標
6.3.5 經濟能效指標
6.3.6 利用效率指標
6.4 節能評估后項目能效水平評估
6.4.1 產品能耗指標計算及對標分析
6.4.2 經濟能效指標計算及對標分析
6.4.3 能源利用效率指標計算
6.4.4 建筑能耗指標計算及對標
第七章 項目能源消費影響評估
7.1 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及消費情況
7.1.1 項目所在區域能源供應保障評估
7.1.2 項目所在區域能源消費狀況分析
7.2 項目能源供應條件及落實情況
7.3 項目對當地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評估
7.3.1 項目所在地能源消費增量分析
7.3.2 項目對當地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評估
7.4 項目對所在地完成節能目標的影響評估
7.4.1 項目所在地節能目標分析
7.4.2 項目對所在地節能目標的影響評估
參考國家節能中心在項目對當地節能目標影響評價標準,根據單位GDP能耗、單位增加值能耗等的測算定義,結合現有條件下可以獲得的實際數據,認為可以通過測算項目增加值能耗對所在地“十一五”末單位GDP能耗的影響程度,來定量分析項目對所在地單位GDP能耗的影響。
7.5 項目能源消費影響評估總結
第八章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通過能評建議本項目遵從建筑節能的相關要求,項目廠區在輔助設備方面是否采用有效及環保的節能措施問題,建議采用綠色照明產品和建筑保溫技術;擬建項目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存在能源及原材料浪費問題,建議完善節能管理體系,使能源消費規范化管理,成立專門的能源管理部門和配備專職的能源管理人員;把節能管理的能源計量、能源統計、能源消耗定額考核等各項具體工作任務落實到部門、人員、崗位。
經過能評,對生產系統中部分可實施變頻的主要用能設備進行變頻改造,可實現年減少約409.03萬千瓦時電力消耗。同時,可促使項目建設單位健全能源管理體系,明確人員管理職能,以管理促節能。
第九章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