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 XXX文化藝術傳媒中心建設項目
項目投資管理類別 審批■ 核準□ 備案□
項目所屬行業 社會事業
建設性質 新建■ 改建□擴建 □ 項目總投資 14642萬元
項目單位情況介紹: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
建設內容與規模:
該項目總用地面積約21.21畝,項目為一棟地下一層(局部舞臺基坑二層),地上三層建筑,總建筑面積18189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10890平方米,(其中:劇院7180平方米、電影院1125平方米、演播大廳1322平方米,配套及公攤126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7299平方米,(其中:劇院2115平方米、機房2695平方米及車庫用房2489平方米)。項目規劃建設一棟1200座中型綜合丙等劇院;四廳電影院,座位分別為100座、70座、37座、37座;600人演播廳,以及部分沿街小商業用房。
評估范圍及內容:
根據國家、地方以及行業有關節能法律法規等,對“XXX文化藝術傳媒中心建設項目”進行節能評估,具體內容如下:
1、能源供應情況評估,包括:主要供、用能系統情況;能源流向;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及消費情況;項目對所在地能源消費的影響評估;
2、針對項目建設方案,包括項目選址、總平面布置、技術方案、主要用能工藝和工序、主要用能設備、輔助用能設備等范圍的節能評估,以及節能監測、計量措施、節能技術措施以及節能管理措施,在分析評估的基礎上,結合工程實際,對工程設計和運營管理提出有針對性的節能措施,并對采取措施后的節能效果和經濟性進行評估。
3、節能措施評估;項目技術方案(工藝流程、用能系統)是否采取的節能新工藝、新技術等。
4、對項目能源利用狀況進行核算并進行能效指標評價分析,包括:綜合能源消費量、物理能效指標、經濟能效指標、利用效率指標、建筑能耗指標等的計算,并與國內先進能耗水平進行對比分析,項目設計指標是否達到同行業國內先進水平。
5、通過對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條件及消費情況進行調查,分析項目能源消費對所在地能源消費和完成節能目標的影響。
6、項目能耗管理及能源計量器具配備情況是否滿足節能計量的要求。
7、指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關建議,給出評估結論。
項目主要耗能品種及耗能量
本項目主要耗能品種為電力、熱力、耗能工質—水。其中:
(1)年耗電量(包括照明、空調、音響、舞臺機械設備等)為48.27萬kWh;
(2)年用水量為0.45萬m3;
(3)年用熱力量為0.19萬GJ;
各種能源折標準煤系數,電力當量值按1.229噸標準煤/萬千瓦時,等價值按3.13噸標準煤/GJ;熱力當量值按341噸標準煤/萬GJ,等價值為401.18噸標準煤/萬GJ;新水按0.857噸標準煤/萬噸,項目折算年綜合能耗當量值為124.11噸標準煤,等價值為227.69噸標準煤。
相關標準與規范、文件等:
1、《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
2、《劇場建筑設計規范》(JGJ57-2000);
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4、《電影院建筑設計規范》(JGJ 58-2008)
5 、《外墻外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144-2008)
6、《河南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J41/T109-2015)
7、《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分級及其檢測方法》(GB/T7106-2008)
8、《建筑采光設計標準》(GB50033-2013)
9、《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2015)
10、《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2005)
其他評估資料:
1、《XXX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XXX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0—2020);
3、《XXX文化藝術傳媒中心建設項目可研報告》
4、項目單位及當地政府部門提供的其他資料
項目建設地概況及能源消費情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單位建筑面積能耗、節能目標等):
項目所在地能源資源供應條件:
項目對所在地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
依據國家節能中心《節能評審評價指標》(通告第1號)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對所在地(地市)完成節能目標影響評價指標表的規定,項目建成后項目能源消費量約為124.11tce(當量值),占XXX能源消費增量控制數比例(m值)為0.06,占所在地市能源消費增量的m≤1,由下表可知,項目對XXX新增能源消費量的控制比例影響較小。
m%=0.0124/(22.58-0.28)×100%=0.06%;
工程技術方案對能源消費的影響:
劇院:
劇院位于建筑的南部,觀眾主入口位于西北角,演員、道具入口位于劇院西側、貴賓入口位于劇院南側。內部包括了劇院大廳、觀眾廳、舞臺、側臺、后臺、演員用房、辦公用房等附屬設施。
劇院座位數1200座,設觀眾池座885席,樓座315席。觀眾、演員、辦公人流、貨運流線合理分流。劇場為中型綜合劇場,并能夠滿足歌舞劇、演唱會、綜藝晚會、會議等多種外來演出需求。主要參數按丙等劇場設置,噪聲評價曲線≤NR35。舞臺采用箱型舞臺,臺口尺寸14×10m。主舞臺北側設側臺。主表演區以3m為模數,設置升降臺、平移車臺、燈光吊桿等設備,以250mm為模數設置幕布吊桿,兩側設側燈桿。舞臺前區設升降樂池,滿足三排樂隊演出。音質設計采用多聲道電擴聲系統,觀眾廳混響時間1.4s±0.1s。視線設計采用逐排計算視線升高,座席錯排布置,座席采用短排法,座席排距0.9m。
演播廳:
演播廳位于大樓二層東北角,觀眾廳容量600人左右,全部為活動座椅,如需求大的表演空間可以增減,來擴大表演區。主要適于各種影視廣告,情景劇,小型話劇,欄目拍攝,人大會議的錄制等。演播廳需要做好聲學裝修,做不好會嚴重影響語言聲的清晰度和可懂度,對音樂聲也可能造成混濁,音質效果拙劣。故將所有隔墻做高強度隔音來減少相互干擾,并利用隔墻的角度和吊頂的高度及造型來減少聲學缺陷。
四廳電影院:
四廳電影院位于一層北部中間部位,座位分別為100座,70座,37座,37座。
地下車庫及人防:
建筑地下設有停車庫(60輛),變配電機房、柴油發電機房、制冷機房、空調機房、消防水池水泵房等。建筑地下一層局部設人防,設計時考慮平戰結合,平時為汽車庫,戰時為六級人防人員掩蔽。設計面積為2000平方米,做一個防護單元。
建筑內共設5部電梯,其中4部普通客梯,1部無障礙電梯,與樓梯一起組成樓內交通系統,一層直接對外開門,樓層可利用樓梯間和走廊形成水平交通網,組成一個完整的人員流動及疏散體系,建筑物的垂直水平交通組織,既符合防火疏散要求,又起到合理組織人流、互不干擾的作用。
供配電設計
聲音系統和燈光系統將按照本劇場的要求和演出的類型選擇和安裝,以確保各種演出的最佳效果。本項目將按照建聲、電聲的設計優選指標及測試,并針對實測數據進行分析,提出了對建聲的修改方案,達到規范的優選范圍。并使得所有的觀眾席獲得聲學上的親近感,最終通過建筑聲學設計與室內裝修設計之間的相互滲透,完美地展現出視覺與聽覺效果,達到藝術與技術的和諧統一。
整個建筑的公共區域照明由中央監控計算機自動控制,上班時間自動亮燈,非使用時間自動關燈,當某些區域需要照明時,可以通過現場的面板開關控制,在靠近窗口的位置設置亮度傳感器采集現場亮度,自動控制某些回路的開關達到節能的目的。
給排水設計
本工程排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及雨水。排水方式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的排放方式。項目區周圍建有完善的排水管網,可滿足項目排水需求。建筑物屋面雨水就近排入院內雨水干管,院內地面雨水及建筑物雨水排水均由雨水干管匯集后排入蓄水池,沉淀過濾處理后,用于道路澆灑、綠化灌溉等,其余部分排入市政雨水管網。本區污水主要來自生活污水,污水分區匯集經化糞池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污水管道布置在小區道路的車行道下,埋深控制在2.0M左右。室內采用PVC-U排水塑料管,室外采用硬聚氯乙烯(PVC-U)雙壁波紋排水管。
空調與暖通
劇院及演播廳設置集中空調系統,冷源由兩臺水冷式螺桿機組提供,設置于地下制冷機房內。冷凍水供回水溫度為7℃/12℃,冷卻水溫度為32℃/37℃。制冷機房設置于地下一層,冷卻塔位于屋面。電影院、劇院辦公采用變頻多聯式空調系統提供冷源及熱源,室外機置于建筑屋面;商業采用分體空調供冷供熱,預留設備安裝位置及電量,由租戶自行安裝。劇院及演播廳冬季利用集中空調系統供熱。熱源由市政熱源提供,經板式換熱器水-水熱交換,二次水溫度60/50℃。電影院、劇院辦公采用變頻多聯式空調系統提供空調熱源。本項目空調冷負荷為1930kW,冷負荷指標為106W/m2(建筑面積指標);空調熱負荷為1600kW,熱負荷指標為87.9W/m2。
8、通風系統
通風系統主要包括衛生間排風、電氣間排風、機房送排風等。樓內衛生間的排風系統,廢氣將經土建風道排至屋頂入大氣,樓內電氣間、機房等均設置送排風系統。
綠色建筑節能評估
該項目完全符合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施工管理、運營管理方面全部控制項要求方面全部控制項要求。各項得分均不應低于40分,且總分不應低于50分,該項目設計評價按照公共項目能源評估后應達到一星級綠色建筑要求。
主要用能設備評估
該項目主要用能項目為空調、照明及其他生活用電。主要用能設備有實驗設備、空調、照明設備等。項目通過選用節能型設備,優化設備布置,加強節能管理,設備能耗較低,節能效果顯著,設備用能合理,設備選型均符合國家及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等的要求,未使用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政策性法規限制使用的或限期淘汰的落后技術和裝備。
主要耗能設備及其能耗指標:
1、耗電量
項目總建筑面積18189平方米,通過計算由下表可知,項目建成后劇院、電影院、演播廳及地下室場所等年用電量為44.77萬kWh,變壓器損耗3.5萬 kWh,則年用電量之和為48.27萬 kWh,根據《工業與民用配電設計手冊(第三版)》中的取值系數,咨詢相關項目單位實際工作人員,結合能耗設備的實際需要系數來確定年用電量。
(1)項目建成后劇院、電影院、演播廳及地下室場所等用電
項目主要耗能設備為空調、照明燈具、音響設備、辦公設備等,舞臺設備主要包括舞臺燈光設計(調光立柜)和舞臺機械兩大部分。機械設備包括防火幕、活動臺口、大幕機、二幕機、電動吊桿、燈光吊桿、主舞臺升降臺,補償臺及車臺,升降樂池等,機械總裝置容量為450KW,燈光、音響設備功率約為280kw.考慮到臺上機械設備大部分在演出前布置舞臺時使用,只有少部分設備如大幕機,二幕機等在演出時同時使用。
(2)變壓器損耗
根據項目用電負荷需求,本項目院區配備2臺SCB13-1000KVA系列變壓器,所需變壓器總容量為2000kVA,本項目變壓器年電力損失量為3.5萬kWh。項目在施工建設時用電可因地考慮適宜供電距離設置變壓器,減小線路損耗,變壓器損耗參考公式:
式中:P0——變壓器空載損耗,單位為kW。
Pk——變壓器負載損耗,單位為kW。
T——變壓器全年工作時間。
Sc——變壓器上通過的計算視在功率,單位為kW。
Sr——變壓器的額定視在功率,單位為kW。
τ——年最大負荷損耗小時數。
2、項目用水
本項目生活和消防用水均取自市政,項目用水主要是觀眾、辦公等人的日常生活用水,用水量參照《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GB50555-2010)中的用水指標,管理人員生活用水指標取50L/人·天,觀眾用水標準取5L/人·次,空調補水量按照循環用水量的1.5%計算,澆灑及綠化用水按照二級養護水平0.28 m3/m2·a估算,未預見水量按上述需水量之和的10%計算,項年總用水量為0.45萬m3。
3、熱力消耗
空調熱源由市政熱網提供,院區內的換熱站轉換為60-50℃熱水,滿足空調供熱需求。經項目所在區域已鋪設有供熱管道。項目主要用熱設備為業務辦公等場所,空調采暖熱負荷估算1600kW。即根據XXX市市政供暖的時間,采暖季按120天計算,考慮到演出場數實際使用天數約50天計算,按年需熱力0.19萬GJ。
總體能耗指標(單位產品能耗、主要工序單耗、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單位產值或增加值能耗等):
項目消耗的能源主要包括電力、熱力和能耗工質水等,項目建成后,按照綜合能耗當量值為124.11噸準煤計算,等價值227.69噸準煤計算,單位建筑面積綜合能耗為6.82kgce/(㎡·a),單位建筑面積綜合電耗26.54kWh/㎡.a。
單位建筑面積綜合能耗:
單位建筑面積綜合能耗=綜合能耗(當量值)÷總建筑面積
=124.11tce÷18189㎡=6.82kgce/㎡.a
單位建筑面積綜合電耗:
單位建筑面積綜合電耗=綜合電耗÷總建筑面積
=48.27萬kWh÷18189㎡=26.54kWh/㎡.a
XXX氣候分區位于寒冷地區,由于河南省缺乏同類地區,同等規?h級文化藝術傳媒中心先進能耗數據指標,本項目的能耗指標和參照對比《北京市固定資產節能評估和審查工作指南》(2013版)附件7給出的劇院影院項目節能評估能耗/能效指標參考值,項目能耗指標和劇院影院建筑能耗參考值進行對比,比較衡量項目的能效水平,各種能耗指標相比見下表:
由上可以看出XXX文化藝術傳媒中心建設項目的單位面積能耗指標在合理的范圍內,主要是由于項目服務群眾主要為XXX內,服務人數相對較少,演出場數相比北京等城市較少,另外項目在設計上采用了先進的技術措施和綜合能耗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節能效果顯著,本項目的各項用能指標合理。
節能技術措施分析評估(動力、建筑、給排水、暖通與空調、照明、電氣等方面的節能技術措施):
根據本項目可研報告,能評前提出的節能措施有:
1、采用合理的配電方式,電氣設備選用節能型產品,照明設計推廣綠色照明工程產品,以節約電力能源。
2、采暖、給排水系統采用新型材料的節能設備,并合理設計控制系統,以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3、建筑物建筑結構設計采用先進合理的設計方案,推廣新技術和新材料以節省建筑材料,節省建筑施工時間,減少工作量。
可研報告提出的節能措施比較簡略,沒有對項目進行實際分析,也沒有提出具體的措施,節能評估報告對其提出的節能措施進行進一步補充和完善。
能評階段節能技術措施評估:
一、建筑節能設計
二、供配電系統節能
三、暖通節能措施
四、節水措施
節能管理措施分析評估(節能管理制度和措施,能源管理機構及人員配備,能源計量器具配備,能源統計、監測措施等):
1、節能管理機構及人員配備
2、能源計量器具配備
3、能源管理制度
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及可回收資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及可回收資源利用與建筑的結合已經成為發展節能建筑的必然趨勢,在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應與建筑進行一體化設計。將資源回收設備與與建筑有機結合融為一體,使其成為建筑的一部分,實現與建筑外觀的協調統一。
1、太陽能路燈照明
太陽能既是
一次能源,又是
可再生能源。它資源豐富,既可免費使用,又無需運輸,對環境無任何污染。為人類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形態,使社會及人類進入一個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的時代。
隨著發光二極管技術的高速發展,尤其是白光二極管的高效特性,太陽能光伏發電板與LED燈結合的照明系統將成為建筑照明節能的新途徑。在項目周圍的內部道路上設置太陽能光伏路燈,可以節約大量的夜間照明用電約0.17萬kwh。
初步估算項目項目所需道路照明路燈按20桿估算,每桿燈均采用LED太陽能路燈,路燈輸入電壓24V功耗30W, 選擇24V-70Ah的免維護鉛酸蓄電池。路燈每晚累計照明時長按8h估算,則年節約電量為W=0.03kw×365d×8h×20=0.17萬kwh。
結論與建議
一、評估結論
根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河南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實施辦法》(豫發改環資〔2013〕1094號)以及國家及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結合項目的特點,對項目的節能設計、能源消耗種類、能源供應狀況以及能源消耗指標、節能效果進行了分析論證、核算評估,得出以下評估結論:
1、本項目符合國家政策、符合節約能源相關法律和法規。該項目符合行業發展規劃、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及省、市相關法律法規。建筑各項節能設計指標達到國家節能設計標準。項目的設計和設備選擇符合《中國節能技術政策大綱》和行業節能設計規范,沒有使用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政策性法規禁止使用的或限期淘汰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裝備。項目主要設備配置能力符合項目設計規模的需要,選型合理,無大馬拉小車的現象。
2、項目綜合能耗當量值為124.11噸準煤,等價值227.69噸準煤,本項目用能方案合理。本項目主要用能為電力、熱力及耗能工質—水,項目年耗電量為48.27萬kwh,年用水量為0.45萬噸,年消耗熱力0.19萬GJ。
3、依據國家節能中心《節能評審評價指標》(通告第1號)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對所在地(地市)完成節能目標影響評價指標表的規定,項目能源消費量占XXX能源消費增量控制數比例(m%值)為0.06%。項目新增能源消費量占所在地能源消費增量的m≤1,由此可知, 項目對XX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較小。
4、項目所在區域電力、熱力、水等供應充足,項目所需的各種能源已基本落實,項目供水水源由市政供水管網供水,供電電源市政電網引入。項目所在地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可依托性強,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良好,可滿足項目需要。
5、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確認,本項目建設是符合政策規定的,項目建筑節能設計是達標的,主要的用能系統選型設備是高效、低耗的,用能方案是合理的,其他系統運營控制措施是全面到位的。因此,本項目從節能的角度分析,項目是可行的。
二、建議
總體而言,項目提出的節能措施是合理的、有效的,節能效果是良好的,但鑒于項目所處的階段,所能提出的節能措施難以完整,也比較粗放,尤其是缺乏節能管理措施方面的內容。為確保項目達到節能標準要求的目標,現提出以下建議。
1、在項目建設期間,建議建設單位督促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等加強施工過程用能、用水管理,合理設計施工工序,施工現場機械設備應建立按時保養、保修、檢驗制度,宜采用高效節能電機,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機械的使用率和滿載率,有效降低施工過程中的能源消耗。
2、實行節能驗收:將節能施工工程驗收作為項目竣工驗收的重要內容納入驗收程序,凡達不到節能設計要求的,不予驗收,不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