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論
1.1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規劃總占地面積80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隧道窯1座,人工干燥室1座,陳化庫1300平方米、制磚車間1000平方米、細料倉180平方米、庫房1500平方米、管理用房600平方米、附屬用房400平方米,并配套道路、綠化、給排水、消防、變配電等設施;購置斗式鏟車、鏈板式給料機、振動篩、可逆配倉式膠帶輸送機、帶式定量給料機、氣振式袋收塵器、液壓多斗挖掘機、雙管螺旋電子定量秤、箱式喂料機、雙軸攪拌擠出機、雙極真空擠出機、自動切條機、自動切坯機、液壓頂車機、真空泵、干燥車等主要生產設備。
項目建成后,年產8000萬塊燒結保溫磚,年銷售收入2400.00萬元,年均利稅總額464.95萬元,項目稅后內部收益率24.78%,財務凈現值1065.37萬元,總投資收益率25.46%,投資回收期5.00年(含建設期)。
1.2編制依據和編制原則
1.3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第二章 項目背景及建設必要性
2.1項目背景
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日趨強化,迫使建材工業加快轉型升級。隨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推進,高能耗、高排放和資源型的建材工業面臨著進一步降低單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進一步削減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等多重約束,迫切要求建材工業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
發展新型建筑材料要從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綜合競爭能力。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制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提升產品檔次方面著手。重點發展具有安全、環保、節能、降噪、防滲漏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滿足綠色建筑發展需要。新型建筑材料:安全環保、經濟適用的高性能防火保溫材料。燒結空心保溫磚是輕質、高強、隔熱、環保型墻體材料。環保型涂料、防水、密封、隔音等裝飾裝修材料。
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第三章 市場分析
3.1我國造紙廢固物處理現狀及趨勢
造紙行業是資源、能源消耗強度高、污染物產生量大、環境影響嚴重的加工制造行業。造紙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隨著產業規模的逐漸擴大,這些固廢物所帶來的環境影響也日益突出,隨之而來的各種生態問題和社會問題也逐漸突顯出來。
在造紙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造紙廢渣和污泥,由于含水量高(60%以上),呈淤泥狀態,成份復雜,處理利用難度大,目前大部份仍然只采取簡單的堆放和填埋。隨著政府環保監管的日益加強、公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企業家社會責任感的日漸形成,各種綠色循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十分活躍,但總體而言,造紙固體廢物的綠色循環經濟鏈尚未形成,各種資源化利用技術多處于起步階段。
3.2造紙廢渣和污泥的綜合利用
磚瓦在生產過程中需用燃煤來燒制,使粘土中的可熔物與不可熔物進行固化。造紙廢渣和污泥中含有50%左右的紙纖維,是較為理想的可燃物質,熱值約為3000 kcal;另外,再生紙在生產過程中,還會排出含有大量的脫墨污泥,他們也是較理想的可燃物質,熱值為1500~3000kcal,可用于替代煤碳。造紙廢渣和污泥中還含有40%左右的高嶺土和無機礦物粉等,也可作為制造磚瓦的原料。在生產小型空心砌塊中,主要利用造紙廢渣和污泥的纖維來替代骨料,從而消耗造紙廢渣和污泥。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造紙業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15 年,全國將會產生2000萬t以上的造紙廢渣。
3.3新型墻體材料的市場分析
3.4銷售設想
3.5營銷策略和營銷模式
第四章 建設條件及場址選擇
4.1建設條件
4.2場址選擇
第五章 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5.1技術方案
硬塑擠出成型一次碼燒工藝生產的坯體具有一定的強度,磚坯經擠出成型后,由人工直接碼在窯車上,用螺桿式頂車機將窯車推入干燥室干燥,再經擺渡車、螺桿式頂車機將磚坯頂入窯內。干燥與焙燒一次完成,不需再進行半成品的二次人工碼放,既提高了半成品合格率,同時又可以提高窯的產量。結合現有生產線運行的干燥制度,干燥、焙燒過程中磚坯也不會產生較大收縮變形。
(1)成型工藝參數
成型水分(%) 14
最大擠出壓力(兆帕) 3.8
真空度(%) ≥92
(2)干燥工藝參數
干燥后坯體殘余水分 4%
干燥周期: 23小時
送風溫度: 120~140℃
排潮溫度: 35~45℃
排潮相對濕度: 90~95%
(3)焙燒工藝參數
燒成周期: 24小時
燒成溫度: 950~1050℃
5.2設備方案
5.3工程方案
5.4公用輔助工程
第六章 環境影響評價及環境保護
6.1概況
6.2設計依據
6.3影響環境的因素及治理
6.4對環境影響的分析
第七章 節能措施
7.1能耗狀況和能耗指標分析
本項目運行主要消耗能源各類為電力、水,年消耗量為:電力120萬千瓦時,水6.5萬噸,兩種能源加起來的消耗量折合標煤153.05噸。
7.2節能方針
7.3節能方案的技術要求
7.4節能措施
7.5節水措施
7.6節約土地
第八章 勞動安全衛生及消防
8.1設計依據
8.2勞動安全
8.3職業衛生
8.4消防安全
第九章 項目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9.1組織機構
9.2人力資源配置
(1)人員編制依據
每條生產線定員系根據生產工藝流程配備,同時配備輪休人員。
項目定員為100人,其中:生產工人80人,管理人員5人,技術人員15人。
(2)員工來源
所需職工面向社會新招和聘任。均實行合同制用工管理。
行管人員多為聘請的有管理經驗,責任心強的干部;財務、技術人員多為有實際生產經驗的專業人員;工程項目計劃招收的人員,均需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自愿報名經培訓考核后擇優錄用。
(3)員工培訓計劃
一方面要組織不少于職工總數15%的技術、管理骨干,到國內培訓機構進行約1~3個月的培訓學習,同時請專家到公司對全體職工進行業務知識培訓。即采取請進來、走出去、帶動整體的培訓方法,另一方面在引進技術和管理方法、并組織骨干對新技術、新方法進行消化吸收。
第十章 項目管理與實施進度
10.1項目管理
10.2項目建設工期和實施進度
第十一章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11.1建設投資估算
11.2資金籌措
第十二章 工程招標方案
12.1總則
12.2招標內容
第十三章 財務評價
13.1財務評價依據及范圍
13.2基礎數據及參數選取
13.3財務效益與費用估算
13.4財務分析
13.5不確定性分析
13.6財務評價結論
經計算,本項目各項財務盈利能力指標較好,總投資收益率為25.46%,項目資本金凈利潤率為19.10%,所得稅后全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24.78%,高于設定11%的財務基準收益率,財務凈現值為1065.37萬元遠大于0,稅后投資回收期為5.00年(含建設期);財務生存能力分析顯示企業有一定的財務生存能力;不確定性分析顯示本項目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綜上所述,本項目在財務上是可行的。
第十四章 結論及建議
14.1結論
經過以上系統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該項目實施后,增加當地人民的就業機會,對于加快新鄉市經濟發展的步伐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有利于推進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該項目科學地解決了環保問題,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社會效益明顯。
14.2建議